超市收銀常見的錯誤及應對措施
-
超市收銀,做為超市銷售的最后一道環節,其重要性可想而知,雖然有超市收銀軟件的保駕護航,但是仍然會出現一系列的收銀差錯。今天就其容易出現差錯的問題進行簡單的分析。
先簡單講一下收銀差錯的定義,是指在收銀過程收銀員因工作不認真、失誤,導致發生影響顧客及公司利益的行為,此處不包含收銀員惡意造成差錯的情況。
收銀差錯的種類包括:漏輸商品、流失商品、多輸商品、錯輸商品、硬標簽未取下、軟標簽消磁不到位、變碼未發現、貼錯條碼未發現、換條碼未發現、未拆包裝檢查、按錯鍵、串密碼、現場盤點發現差錯、離臺未按加/解鎖等。
就針對以上情況簡單介紹一下產生的原因及預防措施:
一、漏輸
少輸顧客購買的商品
情形1:顧客身上(手上、肩上、腋下等收銀員目光所能看到的)攜有未付款商品。
預防:收銀員應詢問顧客是否還有其他商品,并抬頭觀察顧客。
情形2:顧客放在購物車下層的商品未入機。
預防:收銀員在商品入機時,應先錄入購物車下的商品,預防忘記。
情形3:按錯數量鍵未發現。
預防:按數量鍵時仔細核對,并報出數量,不僅可以提醒顧客,也給自己加深印象。
二、商品流失
未將商品輸入收銀機且未收款
情形1:在封閉柜已買單商品包裝而裝入其他未買單商品。
預防:注意顧客提著已買單的商品,是否與電腦小票第一聯訂在購物袋的封口上。
情形2:收銀員操作過程中未發現顧客將商品帶出收銀通道。
預防:收銀員應養成良好的習慣,眼睛的余光應留意收銀通道,為防止商品流失,收銀員在站位上盡量與收銀機保持45度角,這也有利于留意通道。
情形3:前一顧客將后一顧客的商品拿走。
預防:收銀員在裝袋時,應將前后兩位顧客的商品分開,同時提醒顧客:“這是您的商品,請拿好?!?/span>
三、多輸
顧客購買的商品數量比電腦小票的數量少。
情形1:由于商品入機過快,核對不仔細,導致商品重復入機。
預防:收銀員掃描完商品后應及時用遮蓋板遮住,以預防重復掃描商品。
情形2:按錯鍵,如:3件商品輸成33件,導致多收顧客的錢。
預防:唱收唱付應做到位,員工之間互相提醒。
四、錯輸
收銀員在操作過程中混淆商品的銷售方式
情形1:將一種商品輸成另一種商品
預防:注意外觀非常相似的商品
情形2:將多個商品輸成一個整體,如:單個輸成整箱。
預防:認真核查商品是否為整箱銷售。
情形3:金額輸錯,主要是基本碼銷售中常出現這一類失誤。
預防:準確無誤的輸入金額,并認真核對購物單與電腦資料是否相符。
情形4:將贈品輸入電腦,主要是捆綁的商品。
預防:要求收銀員熟悉捆綁銷售的商品,另外,賣場對于捆綁銷售的贈品應將條碼覆蓋。
五 、軟標簽消磁不到位
對粘貼在某些易盜商品隱蔽處的軟標簽沒有消磁或沒有徹底消磁。
情形1:沒有對軟標簽商品進行消磁
預防:按收銀操作細則要求進行翻轉消磁,并在消磁板上停留3-5秒。
情形2:軟標簽消磁不到位,如:洗發水的消磁應在瓶蓋上,所以在消磁時只需將商品倒轉過來在消磁板上消磁即可,有的員工沒有找到方式方法,在消磁板上使勁磨擦,這是不正確的。
預防:按收銀操作細則翻轉消磁,并在消磁板上停留3-5秒。且應掌握商品消磁技巧。
六、硬標簽沒有取下
沒有將商品上的防盜硬標簽取下,導致顧客出門報警或造成其他不良影響。
產生的原因對商品不熟悉,沒有認真檢查商品是否有硬標簽。
預防:了解有硬標簽商品,取完一個硬標簽再摸一下商品是否還有硬標簽;硬標簽取完后,再在消磁板上進行3-5秒的消磁。
七、打錯價格未發現
收銀員在收銀過程中沒有發現生鮮商品電子稱價格與電腦顯示的價格不符的情形。
產生的原因:生鮮部門員工工作不認真,貼在商品上的電子稱價格與系統不相符,稱重商品發生此差錯較多。收銀員將商品輸入電腦后,未再認真核實。
預防:要求收銀員認真核對實物與屏幕,要保持敏感。
八、變碼未發現
收銀員在收銀過程中沒有發現商品實物與電腦顯示的資料不符的情形。
產生的原因:收銀員將商品輸入電腦后,未再認真核實。
預防:要求收銀員認真核對實物與屏幕(有無出現:金額變大而品名不變、品名與金額同時變、數量重量發生變化等情況),對于經常發生變碼的商品要保持敏感。
九、貼錯條碼未發現
收銀員在收銀過程中,未發現商品部門將商品條碼貼錯。
產生的原因:商品部門員工工作不認真,貼在商品上的條碼與實物不相符,稱重商品發生此差錯較多。
預防:要求收銀員認真核對實物與屏幕。
十、換條碼未發現
沒有發現實物與電腦顯示次資料不符。
產生的原因:顧客將一個商品條碼貼到另一個商品上,通常將低價商品條碼貼在高價商品上最常見的是顧客自行更換鞋的條碼。
預防:核對電腦資料與實物所有資料(包括條碼、品名、規格、價格等),不能只核對條碼。
十一、未拆開包裝檢查
收銀員對能拆開包裝檢查的商品沒有打開包裝檢查。
產生的原因:收銀員在日常收銀工作中怕麻煩,未開包檢查,顧客可利用這一漏洞將高值商品換入低值商品包裝中,或在商品包裝中藏入其他小件商品。
預防:對能夠拆開包裝的商品必須拆開包裝,將實物與電腦顯示的資料進行核對,尤其是被子、玩具等盒裝、袋裝商品。